脑力劳动者风险高,年轻化越来越明显
日期:2018-07-02 08:11:15
  近些年,“过劳死”的概念逐渐为人熟知,“工作累、压力大”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。近日,发表在《柳叶刀》杂志的子刊——《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》上的一项新研究,揭示了两类工作压力(高工作要求且对工作缺乏控制,工作激励机制失衡)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性。
  
  该研究针对欧洲10万多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随访,结果发现,患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(如冠心病、中风和糖尿病等)的男性,如果有着高工作要求和对工作缺乏控制感两大压力,则过早死亡风险升高68%;即便已康复,工作压力与死亡风险的关联依然存在。无心脏病的男性如果工作激励机制失衡,死亡风险也会轻度升高。
  
  研究主要作者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基维马吉说,职场工作是成年人常见的压力源,会激发人体固有的压力应激反应机制,仅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无法消除相关死亡风险,必须结合其他干预措施,比如在疾病康复计划中纳入压力管理、重新安排工作时间等。
  
  从医学上解释,“过劳死”是工作时间长、心理压力大、劳动强度加重、经常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,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,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生命。最易诱发“过劳死”的5种疾病依次为:冠状动脉疾病、主动脉瘤、心瓣膜病、心肌病和脑出血。此外,消化系统疾病、肾衰竭、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“过劳死”。
  
  资料显示,我国“过劳死”的高危人群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,集中在软件、广告、媒体、医疗、金融等行业,且呈年轻化趋势,尤其中青年骨干最应警惕。诱因多源于不良生活习惯,如熬夜、抽烟酗酒、过度劳累等。很多“过劳死”的人都有连续熬夜工作或经常加班的共同点。熬夜带来的伤害很多,比如脑袋昏昏沉沉,心情莫名沮丧,肩膀、背部、腰部等处总是酸痛疲倦,口腔溃疡、牙周病、胃炎、便秘、食欲不振等反复发生。
  
  正如一篇针对该研究的评论所说,社会应当鼓励和重视减轻心脏病患者的工作压力。而且,与没有工作压力的人相比,有工作压力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,心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、抑郁、焦虑等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。
  
  预防过劳死,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保证充足睡眠;每天深呼吸5次能提高肺活量,增加脑供氧量,解除疲劳;过度疲劳时可摄取少量甜食,迅速补充体能;睡前热水泡脚、喝杯牛奶,通过冥想训练赶走烦心事,获得高质量睡眠;尽量不熬夜,不得已熬夜后要及时补觉;适度锻炼,避免久坐,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活动一下筋骨。(来源:人民网2018-06-29)
主办单位:extra38365365 技术支持:荆门市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中心 网站地图
电话:0724-2332114 传真:0724-2380667 Email:jmpop_jingmen.gov.cn
备案号:鄂ICP备05016447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103号 网站标识码:4208000003